厭食的女孩(上)
作者:鄧惠文
因為是暑假,最近許多新個案都是學生。被父母半強迫地帶來,她們與醫生之間的關係通常都很淡薄。
剛開始筠青也是這樣。
她在高三課業最吃緊的時候遭遇初戀的挫折,鼓起勇氣向心儀的男同學表態,對方卻對她敬而遠之。從小一直是功課好、充滿自信的乖寶寶,聽慣的都是別人對她的讚美,沒想到青春期之後,卻開始體驗外貌美醜對於一個女孩無情的壓力。
她在學校樓梯間聽見同學的嘲笑:「成績好有什麼用,那麼胖男生當然不喜歡」「女生最重要的就是身材了」「少K書,多學學怎麼打扮吧」。
她的自我形象受到嚴重的挑戰,變得對自己不滿意,在低落的情緒下開始節食減肥。
剛開始,筠青每天把母親準備的午餐便當倒光,漸漸地連早餐跟晚餐也只吃一兩口,如此反常的行為很快就引起母親的注意。筠青的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,除了瑣碎的家事,她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打點丈夫和女兒的飲食衣物,對她而言,女兒不吃飯就代表自己身為母親最重要的任務沒有完成,這令她十分焦慮,從苦勸筠青吃飯到強迫、爭吵,母女間開始不斷地爭執。
從她們各自的敘述中,我窺見這個家庭的一些場景。
在餐桌上,母親對父親抱怨女兒不吃飯,營養不良,但父親輕蔑地說:「誰叫妳煮的菜難吃嘛。」父親繼續高談闊論,自以為幽默地對女兒說:「小青,妳說是不是啊?」母親低頭離開餐桌,在流理台洗刷鍋盤,當她用抹布擦拭砧板時,筠青的父親看到,又以不屑的表情說:「告訴妳幾次不要用抹布擦,抹布很髒,怎麼老是改不過來!」,受到指責的母親一時手腳慌亂,摔破了一個碗,緊張地回頭看了一下丈夫,筠青父親皺眉,搖搖頭,轉對女兒笑說:「妳媽就是笨手笨腳!」。當父親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話--「小青,我說的抹布的事妳懂吧!一平方公分的抹布上有一千萬個細菌,妳們生物課有教嗎?爸爸可是百科全書喔…」,筠青完全沒有聽進去,她看著母親慌張忙亂的背影,痛苦地感覺到母親在父親面前的不堪與無能。
這次事件之後,母女的爭吵更加頻繁,筠青流著淚咆哮:「妳不要管我可不可以!」,母親也嘶喊著:「我是你媽媽怎麼能不管妳!」,每次爭吵最後總是筠青絕望地拋出一句:「妳根本不瞭解我!」,拒絕再發一言,而母親頹然坐在沙發上,彷彿落進心中黑洞般,喃喃哭泣著:「我管不了妳,我是個沒有用的媽媽 !」。筠青的課業一落千丈,上課時精神不濟,並且完全退出同學間的聚會活動,老師從學生週記上得知筠青甚至有自殺的念頭,要求母親一定要帶筠青就醫。
筠青第一次到門診時,非常被動,不太願意說話,母親焦慮地敘述她已有一個多月厭食、情緒低落、易怒、注意力渙散、對同學冷漠、學業退步,夜晚睡覺驚醒、自殺意念,以及母女間愈演愈烈的爭執。很顯然地,筠青發生了憂鬱症與厭食症,說明診斷之後,我看見筠青母親鬆下一口氣的表情:「醫生,妳可不可以打電話跟我先生說筠青生病了,就是妳說的--憂鬱症。」一般病患的家屬不會這樣要求,即使父親沒來,看診後由母親回去說明即可,經驗告訴我,這對父母的關係可能有問題。果然,母親見我沒有立即答應,急著說明:「我不太會跟先生解釋,我怕會講錯,醫生說的話他比較相信…」。
典型的厭食症個案雙親?!
精神分析理論是這樣說的:由於家庭中母親與父親位階不平衡,父尊母卑,少女從常被譏為無能但又囉唆的母親身上,看到女性角色的宿命,感到嫌惡與恐懼,潛意識中抗拒自己成長發育為女人,而產生了厭食行為,也就是以不進食拒絕發育。
一邊開著抗憂鬱劑等藥物處方,我心裡已經有了準備,筠青的問題恐怕不能只靠藥物來解決。我決定見見筠青的父親:「是嗎?那您何不邀請先生一起來,我們一起討論怎麼幫助筠青好嗎?」。這就是所謂的「家族心理治療」。
逐漸習慣定期會談之後,筠青終於試著對我吐露心事。有一次她哭著跑來醫院,告訴我昨晚夢見自己變成一個「太太」,有老公,還有小孩,她恐懼得全身顫抖而嚇醒。
我逐漸瞭解她的心思,卻也更加印證了先前的猜測—父母的關係與她的病症有關。
在家族治療的部分,進展非常緩慢。筠青的父親是事業忙碌的企業家,能言善道,十分自豪於女兒對他的崇拜,他對醫師的建議表面上都能接受,但我總覺得無法摸透他內心真正的想法。另外一點讓我覺得不自在的,是他總在女兒、還有我這個外人面前,毫無顧忌地談論太太的不是,有一次他還說:「我讀過很多厭食症的心理學書籍,小青她媽媽就是管太多了,造成女兒反彈嘛,像我跟女兒就處的很好。我是太忙了,要是我來帶孩子,小青會很快樂的。」
我觀察筠青的反應,她避開了父親的眼神,也沒有看母親。這樣膠著的狀態讓我很著急,如何讓筠青的母親恢復尊嚴,同時解開筠青的恐懼心結?我一直在尋找機會。
引用自KKBOXhttp://www.kkbox.com.tw/funky/106/106_0_2156_0_0_0.html
留言列表